10月下旬,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山東省東營市考察,實地了解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情況。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時強調,在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征程上,要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把生態文明理念發揚光大,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增光增色。
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東營考察時強調:“在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征程上,要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把生態文明理念發揚光大,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增光增色。”針對“把生態文明理念發揚光大”,請結合實際,談談你的理解。
1.解釋含義,揭示道理。
生態文明建設的目標就是要建設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麗中國,這是關系到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習近平總書記的此次考察和相關講話再一次體現了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需要全黨全社會都引起重視,加強生態環境的保護和改善。
2.圍繞道理談重要性。
(1)生態文明建設是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
工業文明時代的發展往往是資源掠奪式的發展,是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發展。雖然這種發展模式短期內能夠帶動經濟高速運行,但這是不可持續且留有重大隱患的。而我國經濟目前正處于提質換擋階段,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加快轉變發展理念,充分認識到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
(2)生態文明建設是堅持以人為本、促進社會和諧的必然選擇。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同時一些地方片面追求GDP增長而導致的毀林開荒、圍湖造田、資源掠奪、環境污染、生態破壞等問題也日益嚴重,人民群眾對綠色的、優美的生態環境的需要由此而生。所以,必須通過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
(3)生態文明建設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抉擇。
習近平總書記在闡述生態與文明的關系時指出:“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此時此刻,我們當前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就提示我們在如今的歷史節點更要不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確保中華民族的永續發展。
3.結合實際,談踐行。
(1)樹立生態文明理念。加強媒體宣傳引導,增強全民節約意識、環保意識、生態意識,培養生態道德和行為習慣;開展全民綠色行動,廣泛倡導簡約適度和低碳的綠色生活方式,在全社會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風尚。
(2)建立健全相關制度。管控結合,聚焦各領域各行業出臺環境保護、污染防治相關法律。調整政績考核指標,提高生態環境指標權重,壓實主體責任,強化責任追究制度,構建完備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
(3)加強全球交流合作。拓寬對外交流渠道、加大對外交流力度,與世界各國、各大環保組織交流關于生態環境保護的經驗做法,相互借鑒促進,合作應對生態危機,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實現合作共贏。
聲明:本站點發布的來源標注為“中公教育”的文章,版權均屬中公教育所有,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歡迎關注(中公教育面試科目頻道)
及時掌握面試考試信息
免責聲明:本站所提供試題均來源于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由本站編輯整理,僅供個人研究、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
05-16
05-10
05-07
05-05
04-29
04-29
05-17
05-17
05-17
05-17
05-17
05-17
05-17
05-17
05-17
05-16
05-16
05-16
05-16
05-16
05-16
05-16
05-16
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