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手機應用程序中欣賞“動”起來的五代南唐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在短視頻中體驗南宋馬和之《赤壁后游圖》“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的詩情畫意,在網絡聊天中發送一張取材自清代任伯年畫作的“表情包”……近年來,伴隨互聯網飛速發展,經典美術作品以更加豐富多元的形式融入百姓生活,成為線下展示的有益補充。
隨著互聯網與信息技術的發展,我們能夠輕易地在短視頻平臺和手機應用中看到“動起來”的古畫人物,栩栩如生。經典的歷史文化作品通過這種新穎的方式融入到現代百姓的生活,對此你怎么看?
1.總體表態
中國傳統藝術根植于民族文化土壤,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將其通過現代化技術手段融入到日常生活中,用人們喜聞樂見的方式詮釋了藝術與創新的魅力,為藝術的傳承與發展開拓了新的方向。
2.創新方式的意義
(1)滿足大眾的精神文化需求。新時代,人民群眾對于文化的訴求不再滿足于單一說教的傳統方式,專業的技術與優質文化資源相結合,為群眾帶來了不一樣的新奇體驗,更加激起了年輕人對傳統文化的興趣與熱愛。
(2)利于培養國民文化自信。無論是桌面壁紙還是短視頻動態展現,甚至是我們日常聊天用的古人畫作表情包,其創作內核都是我們的文化資源,展現的均是中華文化的兼容并蓄、豐富多彩。在不斷的了解和使用過程中可以培養人民群眾的文化認同感,增強文化自信。
(3)促進傳統文化傳承發展。中國向來不乏優質文化資源,擺在眼前的難題是如何向世人展示這一顆顆璀璨的歷史遺珠。創新傳播方式,將悠久典雅的歷史文化以接地氣的形式展現給大眾,讓群眾增強文化參與感,可以盤活沉睡的傳統文化。
3.創新文化傳承存在的問題
(1)忽視文化內涵,過娛樂化。文化的挖掘與發揚需要追根溯源,但很多自媒體為了追求流量和關注度,對傳統文化進行改編、再現時,容易出現歪曲文化精髓、甚至誤導社會大眾的問題,難以達到真正的傳播效果。
(2)缺乏文化人才,創造力匱乏。對于傳統文化而言,無論是挖掘、保護、傳承還是發揚創新,需要的人員專業度極高,需要歷史、文化、媒介傳播等方面的復合型人才,但我國現階段在文化領域的人才方面存在明顯短板,導致創造力不足,同質化嚴重。
4.對策建議
(1)創新文化傳承方式。充分利用科技革命帶來的便利,不斷創新傳播方式方法,如創新綜藝節目制作,多推出《國家寶藏》、《典籍里的中國》這類文化綜藝;創新博物館傳播形式,利用考古盲盒、VR實景感受等做好文化傳播;也可以適度鼓勵傳統文化與短視頻制作以及網絡游戲等的結合,如李子柒系列短視頻、《原神》等優秀作品,讓文化打破次元壁,拓寬傳播邊界。
(2)積極培養人才。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樹立文化自信為目標,政府、學校、企業等社會主體都應在文化人才培養方面予以支持,如政策引導、資金幫扶、就業指導等等,真正讓文化傳播好。
(3)文化審核放管結合。文旅部可以鼓勵媒體平臺進行文化創作,科學配置媒體資源,給予一定激勵舉措展現優秀傳統文化。但與此同時,也需要明確相應標準,杜絕抹黑、歪曲、過娛樂化傳統文化作品等行為,在內容上把好質量關,以確保為社會大眾提供正確的價值導向以及文化展示。
聲明:本站點發布的來源標注為“中公教育”的文章,版權均屬中公教育所有,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歡迎關注(中公教育面試科目頻道)
及時掌握面試考試信息
免責聲明:本站所提供試題均來源于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由本站編輯整理,僅供個人研究、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
04-27
04-27
04-24
04-21
04-19
04-18
05-16
05-16
05-16
05-16
05-16
05-16
05-16
05-16
05-13
05-13
05-13
05-13
05-13
05-13
05-13
05-13
05-13
05-12